摩尼教,又稱作
牟尼教、
明教,為西元三世紀中葉
波斯先知
摩尼所創立。這是一種將
祆教(
瑣羅亞斯德教)與
基督教、
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,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
諾斯底二元論。摩尼教吸收了瑣羅亞斯德教的善惡二元論思想、基督教的
耶穌崇拜、佛教的
輪迴觀念、
馬吉安主義對於
舊約的否定、
猶太教的
天使概念,以及
諾斯底主義的「
靈知」思想,創造了
二宗三際論體系。摩尼教徒將自己的宗教比喻為博大無垠的「世界之海」,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條條的河流,最後它們都將匯入海中。
1 摩尼教認為,在
太初時,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,即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。初際時,光明與黑暗對峙,互不侵犯。中際時,黑暗侵入光明,二者發生大戰,人類世界因此產生。後際時,恢復到初際時相互對立的狀態,但黑暗已被永遠囚禁。物質是黑暗的產物,精神則是光明的產物,因此摩尼教否定物質世界,希望利用虔誠的信仰和嚴格的戒律獲得靈知,回歸光明世界。有學者認為摩尼教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宗教,
2更被譽為真正世界性完美宗教的唯一代表。
3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受到
瑣羅亞斯德教的迫害,教主摩尼被處決,聲勢下降。其後,駐錫於
巴比倫的宗教中心又受到
穆斯林的強力打擊,今日在波斯已經完全消失。歐洲的摩尼教因與
基督教對
耶穌基督的不同理解和對《
舊約》的態度而被認定為
異端,受到
基督徒的猛攻,在10世紀後漸漸沒落。中亞地區的摩尼教勢力一度較為興盛,在魏晉南北朝傳入中國,與
景教、
祆教並稱為「
三夷教」,並藉助
回鶻勢力進行傳播,後來在
會昌毀佛時遭到禁斷。宋代以後,成為體系的摩尼教組織基本消失,或者混入
佛教,甚至連教主摩尼的塑像都被視為
釋迦牟尼佛。唯一尚存的是本土化的摩尼教「
明教」。
4